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古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虽然我国在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组织形式等多面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由现代农业的发展转变,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强比,我国的农业依然落后于它们,甚至在某些农业领域、某些地域依然保留着较为传统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龙珠体育
据国家权威部门2019年统计数据,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约为20815千公顷,蔬菜产量共计72102.56万吨,种植面积、产量每年还在小幅增长。总体来说,我国蔬菜种类多,世界上绝大多数蔬菜品种在我国都有种植,供应充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是,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蔬菜育种能力尚有欠缺。近年来,我国在蔬菜育种方面发展很快,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以“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设施蔬菜种子为例,外国种子由上世纪90年代占有率85%以上,已经下降到了目前的50%以下。部分蔬菜,如刺黄瓜、辣椒等已基本全部实现了种子国产化。但是,新奇特蔬菜品种,国产品种在抗病性、抗逆性、高产性、商品性等方面,与国外种子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二)种植技术及管理水平需要提升。随着科技发展,我国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正在不断得到提升,但与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再如温室环境控制,发达农业国家基本能做到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环境控制因子的精准调控,我国大多数种植温室还是粗放式管理。另外,熊蜂授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先进的种植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三)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以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为代表的农业设施在蔬菜生产中开始广泛应用。21世纪初,以荷兰温室为代表的国外蔬菜种植温室也进入我国。日光温室和国外温室结合,取长补短,创造新的设施十分必要。应用于蔬菜生产的小型化、轻便化农机装备水平低;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设施装备需要加强研发。
(四)流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化程度低,订单生产没有发展起来,形不成以销定产,市场价格不稳定,经常性的菜贱伤农。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由于我国现阶段农业以小农户生产为主,生产组织结构小而散,不容易打造过硬的、各具特色的品牌农产品,造成市场知名度、竞争力不强,更谈不上定价权,只能随行就市。
(五)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养低,从业人员面临断档。就目前现状,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者年龄大多在50—65岁之间,40岁以下的蔬菜种植生产从业者更是少之又少,间或有从业者,也绝大多数从事流通业、技术研发、生产资料供应业等。现有劳动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现代科技慢,以传统、经验方式种植生产为主。再过10年左右,面临着这一批从业者年龄偏大,已不具备继续从业农业生产的能力。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生产,农业将会面临从业者断档的问题。
虽然我国目前蔬菜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不可逾越的,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流通模式创新等,这些问题必将会在未来蔬菜产业发展中得到解决。因此,可以说,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创新是蔬菜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科技创新。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应该主要围绕主下几个方面。种子研发,重点是研发高产性、高抗性、风味性蔬菜新品种。农业设施、设备,设施方面,解决荷兰温室造价高、生产运营成本高等缺点,发展出一种适应我国生产实际的新型温室。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傻瓜式”的配套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让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也能够易于学习、易于掌握,在生产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
(二)组织形式创新。随着从业人员的减少,小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已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将会逐渐消失。公司化运作、家庭农场式运作、合作社式运作将会占主导地位,也就是现在说的规模化经营,这是必然的趋势。蔬菜生产,可以借签其它农业产业、甚至是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针对生产中的不同阶段,建立专业的队伍,其它工作交给社会化的专业队伍去完成。
(三)流通模式创新。首先是解决盲目生产,随行就市的现状,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国家层面或者某种产品优势主产区政府层面,建立大数据,基本掌握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等情况,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社会组织来组织有序生产,可以通俗的讲,就是借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农业生产,以期达到避免产量的波动,同时避免价格的波动的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