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的说法是:”有机农业又称有机农法或有机耕种,主要的精神是屏除农药、化学肥料、基因改造作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非天然物质的使用。“
上的说法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其中还包括不采用基因工程。
这两种说法,基本一致,后一说法,鉴于实际中做不到,加了“基本不用”的限制词。
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普通老百姓认为有机就是纯天然。这又是在过度使用各种人工合成、环境污染下,人们寻求食品安全的一个心理寄托。
如果说按和的说法,问能不到做到,我认为能做到或基本能做到,基本靠谱。
如果说纯天然就好,不一定靠谱。现在基本不存在纯天然的环境。早就发现,连母亲的乳汁中,都有污染物,吃过抗生素的人类的排泄物中也有抗生素,用作农家肥,已经不天然。就是纯天然的同类食品中,也因成份差异,未必就安全。神农架那样的深山区,蜂农说,在有毒的花上采的蜜,会导致人中毒,所以需要避开。不同环境下生产的农作物,由于病虫害的烈度或种类不同,同样的植物,在不同环境下会分泌出不同的毒素及量以自保。现在人们生活流动大,可能在使用异地食品时,带来不适,也是从前说水土不适的原因之一。见过一个报道,说有机农作物中的天然毒素会比非有机作物高10%到50%,这是因为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作物自身不再或减少了分泌。只能说特定的人群在所适应的特定的生存环境中,相对安全。但特定环境中植物的营养含量及微量元素会有缺失,比如我国整个西部地区缺碘,而碘和人的智力发育密切相关,从营养的功能作用说,固守一地食物,又未必靠谱。
更重要的是,目前许多采用新品种的农作物的产量、生长周期,本身和施用的化肥的催长以及农药的保障条件密切相关。例如,贵州老品种的水稻,龙珠体育产量只有二、三百斤,而且生长期长,躲不过春季低温和秋季的秋风,自然灾害重。而新品种生长期短,这需要化肥的帮助。而现在的田地,经过测土配方,在施用化肥上还有讲究,缺什么补什么,这才有利适宜品种的农作物生长。所以
说到对产量的影响是对的。 还有,菜籽中芥酸和硫苷含量高,前者对人体有害,后者在用作饲料时,对畜禽有害。而国外如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籽,大面积封闭种植,产量高、出油率高,还低芥酸低硫苷,其含量还低于我国国标,已经是继大豆之后对国产油菜籽的一个新威胁。而我国至今只能育种,一栽入大田,就会遭遇天然环境下的异化授粉,而让双低无法实现。
现在一些人追逐和迷信有机食品,问题出在过度追逐产量和利润而导致的不安全。环境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滥用,都叫过度。但这种过度,按非有机农业的生产,也是排斥的。
我的看法是,人类一经出现,加上现在遍布全球,决定了人类必需在已经被大大改变了生态环境中生存。并不是所有被改变了的生态环境,对人类都是不利的,并不是自然界自动提供给人类的食物都是充足、安全和营养成份恰当的,并不是人类为生存所需作出的发明创造,都会有害于人类。在改变了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人类自身也在改变中。关键在安全和营养标准,只要符合人类现有认识水平的安全和营养标准,就是靠谱的。而这一标准,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还应该是动态的。
作为一个学植保的人,谈下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所谓的有机农业,有以下要求1.不使用化学农药,不使用化肥(指的是化学肥料)不使用除草剂。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有机食品(有机农业的产品)很安全,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如此。首先有机农业并不是不使用农药,有机农业可以使用一些天然农药或植物源农药,如波尔多液是一种天然的菌剂,有效成分为天然的无机化合物,是可以在有机农业中使用的;有机农业可以使用肥料(不然怎么增产呢),但是使用的是一些粪肥。另外除草这些,都是要求人工的,所以有机农业上边成本比较高,而且投入回报期也比较长,因为有机农业对于土地是有一定要求的,刚刚生产的前几年的产品是不能作为有机产品的。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正式回答你的问题,关于有机农业是否靠谱,我只想去讲一下实际的情况你可以自己判断下,首先有机农业成本比传统农业高,因为人力成本比化肥农药的成本高很多;但同时有机产品价格方面确实比传统农产品高很多,如果从农产品的生产者角度来说,做这个确实可以多赚钱(指的是一般的情况)。
从农产品的消费者角度,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较高,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消费的起的。就拿今年(2013.11)的说起,广州这边的普通甜椒的批发价已经达到5元一斤了。
最后跟大家纠正一个观念,有机农产品并不一定比传统农产品健康,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生产过程。从播种到农产品包装上市,在农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可能对农产品产生污染,并不是控制其中的几个环节就可以的。举几个例子吧,有机农业中使用的粪肥这些,都是来源于养鸡场,或者畜牧场,这些粪肥并不一定都是毫无危害的。再者在产品包装时包装的材料也有可能污染农产品。
再说下一些关于传统农业的吧,国家正在逐步取代高毒的农药产品,目前市面上售的农药,很多都是毒性比较低的,或者是只对某些病虫害起作用,而且,一般都是由持效期的,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农药的有效成分会被降解的,所以只要合理正确使用农药,是完全没必要担心农药残留这写问题的。
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农药残留的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药使用不当,导致农药残留在蔬菜上的,比如一种农药,要求在采收期一个月以前喷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在采收期十几天以前采收,这样农药就没有足够的时间降解,当然会残留在农产品上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做科技推广,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合理正确使用农药,化肥这些。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的农产品安全。
农业大学毕业,从大三开始接触有机,包括有机小农场,有机食品公司,各种有机标准,怀着各种动机做有机的人。
暂停则主要是两种因素,一是企业产品在抽查时不过关,需要自证清白,在自证期间暂停了该类产品的有机认证证书使用资格;另一种为企业认为在最严新规下产品很难过关,故需要自我整改,避免被吊销,
当然遵守规范的企业也不少,但是,但是,这只是认证,认证机构一年只去一次,去了一次也不一定认真看,吃个饭,参观一下而已。接待好了,都好说。
有机本身是比较明确的一个标准规范,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加上食品安全不断爆出丑闻,大部分的有机产品购买者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这样的情况下能没有噱头吗。
从大层面来说,中国的农业要解决的是规模化生产的问题,走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生产,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和监测标准,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减低生产风险,同时保证食品安全。
而“有机”是违背社会发展的,我承认它能存在,但是它不会成为一个社会“必需品”,顶多只能发展为“奢侈品”。
我也是正在做农业的创业者,但是我并不把自己的农产品定位在“有机”,我们的目标是能正确使用化肥农业,达到无公害的品质就行。保证安全,但是不是过度地苛求形式上的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探索规模化生产,订单式销售,实践新型农业管理,这些在我看来才是我(以及更多有志于农业创业的人)更应该关注的事情。
有机是对自然的一种保护,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存哲学。试问这是我们消费者想要付出的价格吗?
~无非关注三个方面,口感,安全,价格。这里的价格并不一定全指的是低价格,请参照天价月饼。
就有机本身来说,援引上个月饶阳番茄产业大会上某领导说的,“有机农业说是99%都是假的,这话是不对的,我线%都是假的。”
是因为农业上很多该做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消费者无从选择,只能通过价格上的差异化,来选择似乎是更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