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动态 分类
龙珠体育做强传统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网上销售农产品……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布日期:2022-11-15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安庆市坚持政策引导,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市政府连续7年出台产业奖补政策,推动一大批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农户“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48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4家,居全省第一;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排全省第二。

  经过多年发展,2019年岳西县桑园面积达7.5万亩,发种76883盒,产鲜茧5000吨,产值达2亿元。全县24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产茧,其中重点乡镇10个,蚕茧万担乡镇2个,专业村41个,专业组89个,蚕农两万户。该县获评安徽省优质茧基地建设先进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和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岳西农民不仅依靠发展蚕桑脱贫致富,还通过岳西黑猪产业发展,实现增收。安徽徽名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牵头组建了岳西黑猪养殖协会和徽名山生态黑猪产业化联合体。2017年以来,安徽徽名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免费为县内2个乡镇提供优质母猪25头,带动24户脱贫户养殖母猪,户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2019年,该公司还吸收脱贫户32人和一批当地农民就业。这些脱贫户进入公司后,通过集中培训,学会了养殖或加工技术,年均收入均超过20000元。同时,2019年公司引导来榜镇斑竹村、黄泥村、花墩村和羊河村等四个村的集体企业,以资金入股公司,每100万元每年享受固定分红3万元,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他创办宿松新神农生态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出资金,发动村民以荒山参股,共同发展,一起致富。一些村民看到别人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增收致富,决定跟着余春枝,以荒山入股,从事生态油茶种植。目前,合作社共吸收农户43户,其中脱贫户28户;同时合作社引导55户脱贫户自己栽培油茶,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回收产品。

  “合作社本着以人为本,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己任,打造有机生态产品。”市农业农村局产业扶贫组负责人李军说,从2013年开始,该合作社用3年时间创立了茶籽油品牌。该合作社还坚持土地生态栽培模式,2015年,油茶籽获有机产品证书。按照有机产品的冷榨生产工艺加工油茶籽油,产品参加“农交会”获金奖。

  杨头村地处桐城市西北,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展开,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平均海拔800多米,最高峰大徽尖海拔1057米。十几年前,杨头村村民王忠平组织40余户茶农创办了桐城市杨头有机茶合作社,成为我省最早的一批农村合作社。目前,在四家茶企的引领带动下,杨头村茶园面积由原来的2000亩扩张到4000多亩,村民人均茶叶年收入翻了一番。

  “现如今的杨头村是桐城小花茶叶的核心生产区,茶叶是这里最普通的植物,茶叶已成为杨头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杨头村因此成为安徽省‘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范碧林说,如今,合作社人均茶园面积达到4亩,销售总收入31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6000余元。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同时辐射周边三个村5000余亩茶园,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

  位于望江县的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在努力拓宽传统流通渠道和现代商超渠道的同时,着力构建全方位的“互联网+”销售体系,产品已进驻大中城市4600家门店。近年来,该公司利用成熟的电商平台、商超渠道,帮助周边乡村特色农产品在网上、商超销售,免费帮助销售农产品品种6个,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户1211户增加收入。

  位于太湖县的一家健康食品产业园,将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紧密结合,2019年投入运营以来,通过打造原生态农业基地,采取“农村电商+生态体验”经营模式,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公司为开拓更大的电商业务,兴建田园综合体,是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民宿餐饮、休闲娱乐、农耕文化、农业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范碧林说,综合体做到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休闲体验。目前,产业园日均销售6000单,年带动6000人(次)务工,其中,在产业园务工的脱贫户人均年增收1.5至3万元。

  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依托紧邻华东塑料城塑料生产基地的地理位置、物流快递公司众多、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等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先后获得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和“中国淘宝村”称号。目前,该村经营富锌大米、特色蔬菜、酱盐豆干等农副产品的小微电商企业有20家,2020年网上销售额达1000万元;经营一次性手套、鞋套、浴帽、毛刷等产品的电商企业有128家,2020年网上营业额达1亿元,为本村及周边村庄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近年来,桐城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龙珠体育建设“两个中心、一个站点”项目,即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着力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农产品上行能力。该市在全面建立村级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加强村级服务站点管理,对全市196个村级服务点进行梳理和调整。目前,该市综合服务点32个,便民网点16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