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说起农业这个词,可能很多人即时闪现在脑海中的景象就是麦浪、日头、汗水和大型的耕作机械。随着农业现龙珠体育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玩出
说起农业这个词,可能很多人即时闪现在脑海中的景象就是麦浪、日头、汗水和大型的耕作机械。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玩出的“花样”越来越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等各种“名堂”层出不穷,都给农民带来一定增收。近两年创意农业又“风生水起”。什么是创意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是什么?魅力何在?国内创意农业的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好的“金点子”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有人比喻“它能使一只鸡卖出一头猪的价格”。这个比喻让人咋舌,但创意农业无疑给传统农业模式注入了“”。那创意农业又是什么样的农业呢?
创意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理念最先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而后在全球扩展。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创意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是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存在巨大的发展和效益空间。
农业的发展机遇无疑是巨大的,无论是土地的红利、政策的红利还是市场的红利,都让农业的创富者们对农业怀抱着一个创富的梦想!但有不少人得出了最终结论却是:“做休闲创意农业,做着做着变成了农家乐,游客又少——赔钱!”创意农业的确是农业中有溢价、高附加值品类的最好选择,但误区也是很多,因地制宜选择一个对的模式则尤为重要。
1、农业产品创意模式。搞农业,最怕的是一哄而起、同质化。通过创意,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种养,对农民增收意义非凡。
2、农业景观创意模式。景观农业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同审美性结合起来,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3、农业饮食创意模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食文化,使前来观光的游客感受当地的饮食文化。
4、农业文化创意模式。创意农业的服务重心正倾向于对大众文化服务需求的满足,结合单纯的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结合农产品与文化开发,使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
5、理念主导型模式。理念主导型模式最大的特征,在于依托创意理念,结合时代发展潮流与时尚元素,赋予农业与乡村时代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
6、市场拓展型模式。市场导向型创意农业由旺盛的市场需求而促进发展。这类创意农业对传统农业基础没有必须的要求,更多受区域市场的引导,把握市场动向,发展特定的受市场热捧的乡村农产品或相关乡村休闲活动。
7、产业融合型模式。产业导向型模式充分利用乡村既有的农业产业基础,延伸发展,选择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适宜实体,提升原有农产业的层次,延长原有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进化与创意发展。
1.“浅”:创意层次低,方法和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不够、原创水平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
2.“滥”:一些地方盲目跟风,一哄而起,只重量的扩张,不管质的提升,大量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现象严重,布局不合理。
4.“乏”:创意、技术、管理、营销人才都严重缺乏,更缺乏善创意、懂技术、会管理、知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5.“滞”:在流通渠道上,当前创意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要着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以此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6.“少”:国有资本一家独大、民间资本介入不足等原因也是制约创意农业发展的软肋。创意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重点。我国创意产业投入不足,以政府为主,主体相对单一,不利于长远发展。(乡村与旅游)